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馮書生,男,1981年生,山東梁山人,哲學博士,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
代表作品:
1.《權力的倫理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6月版
2.《拯救“好人”概念:一個可能嘗試》,載《河北學刊》2025年第2期
3.《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德治與法治:倫理變遷的視角》,載《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2024年第4期
4.《論真誠作為謊言的最后抵御》,載《齊魯學刊》2022年第5期;《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23年第5期轉載
5.《西方哲學中的謊言懸案及其道德判決》,載《倫理學研究》2022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12期轉載
6.《我國倫理學的研究傳統(tǒng)及未來面向》,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7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年第2期論點摘編,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哲學》)2024年第3期英文轉載
7.《比較視閾下梁漱溟的道德哲學及其時代價值》,載《人文雜志》2018年第11期
8.《“好人”,抑或“好公民”:蘇格拉底之死的政治倫理悖論及其現(xiàn)代回響》,載《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5期
9.《期刊編輯的權力及其倫理限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8月9日第6版
10.《中國道德話語系統(tǒng)問題反思——以倫理學期刊稿源窘境為視角》,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 年8月11日第7版
聯(lián)系方式:carlosfeng@126.com
2025年4月14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馮書生,男,1981年生,山東梁山人,哲學博士,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
代表作品:
1.《權力的倫理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6月版
2.《拯救“好人”概念:一個可能嘗試》,載《河北學刊》2025年第2期
3.《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德治與法治:倫理變遷的視角》,載《治理現(xiàn)代化研究》2024年第4期
4.《論真誠作為謊言的最后抵御》,載《齊魯學刊》2022年第5期;《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23年第5期轉載
5.《西方哲學中的謊言懸案及其道德判決》,載《倫理學研究》2022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12期轉載
6.《我國倫理學的研究傳統(tǒng)及未來面向》,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7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年第2期論點摘編,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中國高等學校學術文摘?哲學》)2024年第3期英文轉載
7.《比較視閾下梁漱溟的道德哲學及其時代價值》,載《人文雜志》2018年第11期
8.《“好人”,抑或“好公民”:蘇格拉底之死的政治倫理悖論及其現(xiàn)代回響》,載《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5期
9.《期刊編輯的權力及其倫理限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8月9日第6版
10.《中國道德話語系統(tǒng)問題反思——以倫理學期刊稿源窘境為視角》,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 年8月11日第7版
聯(lián)系方式:carlosfeng@126.com
2025年4月14日更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