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楊洪源,男,1989年7月生,河北黃驊人。2005-201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年7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2018年6月評為副研究員,2022年6月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xiàn)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主任,兼任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協(xié)同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獻、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出版?zhèn)€人專著5部、合著5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110篇,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摘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高端智庫重點研究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項目10余項。入選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青年人才“培遠計劃”。榮獲第八屆“胡繩青年學術獎”、首屆“賀麟青年哲學獎”二等獎、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
主要代表作
1.《政治經(jīng)濟學的形而上學:<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比較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2.《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邏輯建構:“1857—1858年手稿”再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3.《<哲學的貧困>再研究:思想論戰(zhàn)與新世界觀的呈現(xiàn)》,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
4.《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的發(fā)生學探究》,獨立作者,《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10期。
5.《創(chuàng)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xiàn)》,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2024年第10期。
6.《形式分析何以把握現(xiàn)實問題中的本質關系——<資本論>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論探析》,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24年第3期。
7.《辯證法在其正確思想形式上的初步建立——重新探究<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的貨幣辯證法》,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9年第1期。
8.《思想批判與建構的具體語境——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關系再考察》,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7年第7期。
9.《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不同哲學方法——馬克思對蒲魯東系列辯證法的批判及其評述》,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6年第5期。
10.《試論<資本論>哲學研究的中國特色》,獨立作者,《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2025年6月4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楊洪源,男,1989年7月生,河北黃驊人。2005-201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年7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2018年6月評為副研究員,2022年6月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xiàn)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主任,兼任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協(xié)同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獻、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出版?zhèn)€人專著5部、合著5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110篇,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摘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高端智庫重點研究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項目10余項。入選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青年人才“培遠計劃”。榮獲第八屆“胡繩青年學術獎”、首屆“賀麟青年哲學獎”二等獎、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
主要代表作
1.《政治經(jīng)濟學的形而上學:<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比較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2.《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邏輯建構:“1857—1858年手稿”再研究》,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3.《<哲學的貧困>再研究:思想論戰(zhàn)與新世界觀的呈現(xiàn)》,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
4.《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的發(fā)生學探究》,獨立作者,《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10期。
5.《創(chuàng)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xiàn)》,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2024年第10期。
6.《形式分析何以把握現(xiàn)實問題中的本質關系——<資本論>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論探析》,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24年第3期。
7.《辯證法在其正確思想形式上的初步建立——重新探究<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的貨幣辯證法》,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9年第1期。
8.《思想批判與建構的具體語境——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關系再考察》,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7年第7期。
9.《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不同哲學方法——馬克思對蒲魯東系列辯證法的批判及其評述》,獨立作者,《哲學研究》2016年第5期。
10.《試論<資本論>哲學研究的中國特色》,獨立作者,《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2025年6月4日更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