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胡海忠,1988年生,云南楚雄人,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編輯部副編審。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華文明史,尤其是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1部,在核心期刊、報紙發(fā)表文章10余篇。
學術研究
(一)論文
《〈周易正義〉成書過程的三種推測與思想框架的搭建》,載《人文雜志》2024年第9期。
《無限與一體:重構魏晉思想的一種可能》,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哲學基礎》,載《中國哲學史》2024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唐宋時期道體語詞的演變——以虛無、太虛、太極的易學解釋為中心》,載《周易研究》2022年第5期。
《應位·有無·心跡——論〈周易正義〉對玄學的轉化》,載《中國哲學史》2022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魏晉玄學中的“理”》,載《哲學動態(tài)》2022年第1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虛心實照——讀張志強老師〈“三代”與中國文明政教傳統(tǒng)的形成〉》,載《鵝湖月刊》2022年第6期。
《論〈周易正義〉上下篇之差異》,載《周易研究》2021年第1期。
《從元包四德到仁包四德——〈周易正義〉與道學一元論建構》,載《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4期。
(二)專著
《生生不已: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xù)性》,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
(三)主持科研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yōu)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周易正義》哲學研究”。
郵箱地址:huhzh-zxs @cass.org.cn
2025年6月16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胡海忠,1988年生,云南楚雄人,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編輯部副編審。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華文明史,尤其是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1部,在核心期刊、報紙發(fā)表文章10余篇。
學術研究
(一)論文
《〈周易正義〉成書過程的三種推測與思想框架的搭建》,載《人文雜志》2024年第9期。
《無限與一體:重構魏晉思想的一種可能》,載《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哲學基礎》,載《中國哲學史》2024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唐宋時期道體語詞的演變——以虛無、太虛、太極的易學解釋為中心》,載《周易研究》2022年第5期。
《應位·有無·心跡——論〈周易正義〉對玄學的轉化》,載《中國哲學史》2022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魏晉玄學中的“理”》,載《哲學動態(tài)》2022年第1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虛心實照——讀張志強老師〈“三代”與中國文明政教傳統(tǒng)的形成〉》,載《鵝湖月刊》2022年第6期。
《論〈周易正義〉上下篇之差異》,載《周易研究》2021年第1期。
《從元包四德到仁包四德——〈周易正義〉與道學一元論建構》,載《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4期。
(二)專著
《生生不已: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xù)性》,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
(三)主持科研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yōu)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周易正義》哲學研究”。
郵箱地址:huhzh-zxs @cass.org.cn
2025年6月16日更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