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shù)機構(gòu)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gòu)。為了適應(yīng)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shè)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wù),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張羽佳,女,1975年出生,黑龍江肇源人,200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主要從事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哲學與政治哲學方面的研究。
代表著作:
《本真存在的路標——馬丁·海德格爾》,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閱讀·詮釋·實踐:馬克思的當代境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后現(xiàn)代性》(譯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論文:
1.《“有”“無”之間的哲學對話——海德格爾與老莊哲學的相互闡釋》,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2.《從技術(shù)思天道——關(guān)于海德格爾和莊子對技術(shù)與天道關(guān)系的思考》,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9)。
3.《應(yīng)然的權(quán)威與道德的條件——從非典看當代中國的道德表達》,載《求是學刊》,2003(5)
4.《論馬克思歷史認識的現(xiàn)實維度》,載《理論探討》,2003(5)
5.《法蘭克福大眾文化批判的得與失》,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6.《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載《鄧小平理論學習與研究》,2003(9)
7.《馬克思文本研究:問題與現(xiàn)狀》,載《教學與研究》,2003(12)
8.《解構(gòu)游戲中的嚴肅主題:評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載《哲學門(第五卷)》,2004(1)
9.《閱讀馬克思:時代的主題與歷史的任務(wù)》,載《河北學刊》,2004(3)
10.《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惡”的歷史作用的思想及其內(nèi)涵》,載《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5(4)
11.《柏拉圖的政治哲學及其對近代西方民主理論的影響》,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
12.《直面現(xiàn)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載《中國哲學年鑒》,2006
13.《2004-2005年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進展》,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14.《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掃描》,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15.《精神分析、自我反思與交往理性》,載《江海學刊》,2006(2)
16.《論歷史哲學的語言學轉(zhuǎn)向》,載《哲學動態(tài)》,2006(3)
17.《從階級到性別:女性主義對馬克思的解讀》,載《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6(4)
18.《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與進路》,載《哲學研究》,2006(6)
19.《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載《學習與研究》,2006(9)
20.《正義與彌賽亞》,載《哲學動態(tài)》,2006(10)
21.《永遠的烏托邦:恩斯特·布洛赫對馬克思的解讀》,載《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1)
22.《翻譯的政治性——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個議題》,載《現(xiàn)代哲學》,2007(3)
23.《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及其當代困境》,載《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7(3)
24.《翻譯與差異性: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個問題》,載《求是學刊》,2007(5)
25.《尼采:通向后現(xiàn)代歷史哲學》,載《學術(shù)交流》,2007(10)
26.《從理論旨趣到政治實踐:關(guān)于福柯與馬克思的一個比較》,載《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10)
27.《權(quán)力與革命:福柯的1968》,載《世界哲學》,2008(6)
28.《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哲學基礎(chǔ)的新思考》,載《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
29.《馬克斯·舍勒的哲學人類學思想及其理論貢獻》,載《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9(2)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張羽佳,女,1975年出生,黑龍江肇源人,200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主要從事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哲學與政治哲學方面的研究。
代表著作:
《本真存在的路標——馬丁·海德格爾》,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閱讀·詮釋·實踐:馬克思的當代境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歷史哲學:從啟蒙到后現(xiàn)代性》(譯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論文:
1.《“有”“無”之間的哲學對話——海德格爾與老莊哲學的相互闡釋》,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2.《從技術(shù)思天道——關(guān)于海德格爾和莊子對技術(shù)與天道關(guān)系的思考》,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9)。
3.《應(yīng)然的權(quán)威與道德的條件——從非典看當代中國的道德表達》,載《求是學刊》,2003(5)
4.《論馬克思歷史認識的現(xiàn)實維度》,載《理論探討》,2003(5)
5.《法蘭克福大眾文化批判的得與失》,載《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6.《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載《鄧小平理論學習與研究》,2003(9)
7.《馬克思文本研究:問題與現(xiàn)狀》,載《教學與研究》,2003(12)
8.《解構(gòu)游戲中的嚴肅主題:評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載《哲學門(第五卷)》,2004(1)
9.《閱讀馬克思:時代的主題與歷史的任務(wù)》,載《河北學刊》,2004(3)
10.《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惡”的歷史作用的思想及其內(nèi)涵》,載《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5(4)
11.《柏拉圖的政治哲學及其對近代西方民主理論的影響》,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
12.《直面現(xiàn)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載《中國哲學年鑒》,2006
13.《2004-2005年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進展》,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14.《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掃描》,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15.《精神分析、自我反思與交往理性》,載《江海學刊》,2006(2)
16.《論歷史哲學的語言學轉(zhuǎn)向》,載《哲學動態(tài)》,2006(3)
17.《從階級到性別:女性主義對馬克思的解讀》,載《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6(4)
18.《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與進路》,載《哲學研究》,2006(6)
19.《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最新動態(tài)》,載《學習與研究》,2006(9)
20.《正義與彌賽亞》,載《哲學動態(tài)》,2006(10)
21.《永遠的烏托邦:恩斯特·布洛赫對馬克思的解讀》,載《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7(1)
22.《翻譯的政治性——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個議題》,載《現(xiàn)代哲學》,2007(3)
23.《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及其當代困境》,載《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7(3)
24.《翻譯與差異性: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個問題》,載《求是學刊》,2007(5)
25.《尼采:通向后現(xiàn)代歷史哲學》,載《學術(shù)交流》,2007(10)
26.《從理論旨趣到政治實踐:關(guān)于福柯與馬克思的一個比較》,載《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10)
27.《權(quán)力與革命:福柯的1968》,載《世界哲學》,2008(6)
28.《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哲學基礎(chǔ)的新思考》,載《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
29.《馬克斯·舍勒的哲學人類學思想及其理論貢獻》,載《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9(2)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