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shù)機構(gòu)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gòu)。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中共黨員,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生導師,中組部第11批援疆干部(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掛職新疆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中華孔子學會理事。1980年2月生于山東省曹縣,2001年7月參加工作。2010年至2016年任哲學中國網(wǎng)編輯。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2010年)和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06年),分別獲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宋明理學、易學哲學、文化研究。
(一)著作
1、《王夫之<周易外傳>中的天道觀》(獨著,2015)
2、《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shù)成就概覽?哲學卷》,(合著,2014)
3、《勤儉村遇上哲學》,(合著,2015)
4、《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史》第七卷,(合著,2018)
(二)論文
1、王船山的德福關(guān)系論——以《周易外傳?困》為中心,《中國哲學史》,2009年1期
2、王船山的賁卦闡釋及其文飾禮政思想,《周易研究》,2009年6期
3、王船山的象數(shù)論,《船山學刊》2009年第4期
4、王船山的艮卦闡釋與儒家的知止思想,《孔子研究》,2010年3期
5、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中的問題研究與唯物史觀范式,《哲學動態(tài)》,2011年第12期
6、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合法性(二作),《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
7、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哲學現(xiàn)代化之關(guān)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4年第4期
8、工農(nóng)兵學哲學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6年第2期
9、王船山對位財與仁義關(guān)系的生存論闡釋,《船山學刊》,2016年1期
10、王夫之《周易外傳》中的圣人觀釋要,《中國哲學史》,2016年1期
11、《周易》富含生命哲學意蘊,《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4月12日
12、王夫之“道器合一論”中的形而上學,《云南大學學報》,2016年3期
13、勞思光“一系說”述評 ,《平頂山學院學報》,2017年3期
14、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態(tài)意蘊,《人民論壇》,2017年36期
15、程頤咸卦闡釋中的感應論簡析,《中國文化研究》,2018年春之卷
16、楊簡“己易”思想的哲學闡釋,《孔子研究》,2018年5期
17、《易傳》三陳九卦章的義理結(jié)構(gòu)與道德修養(yǎng)論,《儒家思想與典籍》第11輯
18、王夫之“繼善成性論”中的哲學建構(gòu),《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3期
19、庶民之惡與移風易俗:王夫之《俟解》主旨之探析,《船山學刊》,2021年5期
20、先秦儒家仁義禮關(guān)系論的現(xiàn)代省思,《哲學動態(tài)》,2021年12期
21、王陽明的精神追求與晚年化境,《陽明學研究》,2021年第6輯
22、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二作),《東方論壇》,2022年5期
23、從“無心之感”到“治心、治民之道”:王船山的感應論論析——以《周易》咸卦為中心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2期
24、從“本一”到“合一”:重思王夫之的天人關(guān)系論 ,《中國哲學史》,2022年6期
25、儒家的自我觀念略論,《國際儒學論叢》,2023年13輯
26、道與言:王船山與海德格爾的語言哲學略論,《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4期
27、從知言到知道:王船山論本體之知,《齊魯學刊》,2023年3期
28、從一氣到萬物:王船山論命之分化過程——從《周易外傳·困》論起,《中國哲學史》,2024年第6期
(三)參與課題及國情調(diào)研
1、四渡赤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011)
2、民族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2012)
3、哲學大眾化與公民道德建設——江山市新塘邊鎮(zhèn)勤儉村公民道德建設考察,(2013)
4、中國農(nóng)民哲學村調(diào)查,合著《勤儉村遇上哲學》,(2014)
5、四個全面與五位一體總布局在天津靜海區(qū)的實踐,(2015)
6、阿拉善地區(qū)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017)
7、《沂蒙精神的哲學闡釋》,(2019)
8、蘭陵縣文化資源的歷史源流與現(xiàn)狀分析,(2020)
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與實踐,(2021)
10、從“衢州指示”看第二個結(jié)合思想在衢州的萌發(fā)實踐,(2022)
11、王安石變法的精神實質(zhì)與當代啟示,(2023)
2025年8月21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共黨員,哲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生導師,中組部第11批援疆干部(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掛職新疆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中華孔子學會理事。1980年2月生于山東省曹縣,2001年7月參加工作。2010年至2016年任哲學中國網(wǎng)編輯。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2010年)和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06年),分別獲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宋明理學、易學哲學、文化研究。
(一)著作
1、《王夫之<周易外傳>中的天道觀》(獨著,2015)
2、《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shù)成就概覽?哲學卷》,(合著,2014)
3、《勤儉村遇上哲學》,(合著,2015)
4、《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史》第七卷,(合著,2018)
(二)論文
1、王船山的德福關(guān)系論——以《周易外傳?困》為中心,《中國哲學史》,2009年1期
2、王船山的賁卦闡釋及其文飾禮政思想,《周易研究》,2009年6期
3、王船山的象數(shù)論,《船山學刊》2009年第4期
4、王船山的艮卦闡釋與儒家的知止思想,《孔子研究》,2010年3期
5、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中的問題研究與唯物史觀范式,《哲學動態(tài)》,2011年第12期
6、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合法性(二作),《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
7、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哲學現(xiàn)代化之關(guān)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4年第4期
8、工農(nóng)兵學哲學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6年第2期
9、王船山對位財與仁義關(guān)系的生存論闡釋,《船山學刊》,2016年1期
10、王夫之《周易外傳》中的圣人觀釋要,《中國哲學史》,2016年1期
11、《周易》富含生命哲學意蘊,《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4月12日
12、王夫之“道器合一論”中的形而上學,《云南大學學報》,2016年3期
13、勞思光“一系說”述評 ,《平頂山學院學報》,2017年3期
14、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態(tài)意蘊,《人民論壇》,2017年36期
15、程頤咸卦闡釋中的感應論簡析,《中國文化研究》,2018年春之卷
16、楊簡“己易”思想的哲學闡釋,《孔子研究》,2018年5期
17、《易傳》三陳九卦章的義理結(jié)構(gòu)與道德修養(yǎng)論,《儒家思想與典籍》第11輯
18、王夫之“繼善成性論”中的哲學建構(gòu),《中國哲學史》,2020年第3期
19、庶民之惡與移風易俗:王夫之《俟解》主旨之探析,《船山學刊》,2021年5期
20、先秦儒家仁義禮關(guān)系論的現(xiàn)代省思,《哲學動態(tài)》,2021年12期
21、王陽明的精神追求與晚年化境,《陽明學研究》,2021年第6輯
22、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二作),《東方論壇》,2022年5期
23、從“無心之感”到“治心、治民之道”:王船山的感應論論析——以《周易》咸卦為中心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2期
24、從“本一”到“合一”:重思王夫之的天人關(guān)系論 ,《中國哲學史》,2022年6期
25、儒家的自我觀念略論,《國際儒學論叢》,2023年13輯
26、道與言:王船山與海德格爾的語言哲學略論,《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4期
27、從知言到知道:王船山論本體之知,《齊魯學刊》,2023年3期
28、從一氣到萬物:王船山論命之分化過程——從《周易外傳·困》論起,《中國哲學史》,2024年第6期
(三)參與課題及國情調(diào)研
1、四渡赤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011)
2、民族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2012)
3、哲學大眾化與公民道德建設——江山市新塘邊鎮(zhèn)勤儉村公民道德建設考察,(2013)
4、中國農(nóng)民哲學村調(diào)查,合著《勤儉村遇上哲學》,(2014)
5、四個全面與五位一體總布局在天津靜海區(qū)的實踐,(2015)
6、阿拉善地區(qū)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017)
7、《沂蒙精神的哲學闡釋》,(2019)
8、蘭陵縣文化資源的歷史源流與現(xiàn)狀分析,(2020)
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與實踐,(2021)
10、從“衢州指示”看第二個結(jié)合思想在衢州的萌發(fā)實踐,(2022)
11、王安石變法的精神實質(zhì)與當代啟示,(2023)
2025年8月21日更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