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yè)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yè)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yè)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佘瑞丹,北京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大學)哲學博士。博士論文嘗試建構一種全新的,基于笛卡爾哲學給出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原則的行動哲學理論。博士期間的主要工作是:從笛卡爾對心靈功能中“主動性”與“受動性”兩個層面的根本區(qū)分出發(fā),展開其對于“自由決斷”(libre arbitre)問題,“意愿”與“情感”的關系問題,行動的歸屬和責任問題等理論方向的討論,并以此為基礎探索笛卡爾哲學與當代行動理論和身心理論之間的關系。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近代哲學史、行動哲學、心靈哲學。2022年2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現(xiàn)為助理研究員。
學術論文 :
博士論文(法文): Descartes et le problème de l’action (導師:Prof. Denis Kambouchner) , 2021
Générosité et la participation affective chez Descartes, to appear in Actes du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fran?aise de philosophie, 2022
論笛卡爾對“思”對基本分類, 外國哲學(第四十一輯), 177- 195, 商務印書館,2021.6
論海德格爾對笛卡爾“世界本體論”的批評, 法國哲學研究(第一輯), 1:324-33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5
會議論文:
2021.5 38e Congrès de l’ASPLF (第三十八屆法語世界哲學大會), Société fran?aise de philosophie(法國哲學協(xié)會), 視頻會議,論文題目: Générosité et la participation affective chez Descartes.
2019.10 ‘Le cerveau cartésien: problème et controverses’(“笛卡爾式大腦”國際會議), 巴黎一大-先賢祠索邦大學,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Beyond the Brain: Descartes on the Initiation of Passions and Passionate Responses
2018.8 24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 北京大學, 中國北京, (圓桌會議). 論文題目: The ‘Passion-Will’ Dynamic in Cartesian Psychology
2017.12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s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心靈哲學研討會),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Le dualisme cartésien face aux critiques analytiques
2017.10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s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心靈哲學研討會),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會議導論). 論文題目: Le consensus physicalist
2017.5 Séminaire ‘Querelle cartésienne au XVII siècle’(17 世紀笛卡爾學爭論,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Le r?le des passions dans la psychologie cartésienne
2016.9 Nordic Workshop ‘Reason and Desire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Thought’(北歐哲學工作坊), 烏普薩拉大學, 瑞典烏普薩拉. 論文題目: Does Descartes Propose a ‘Machine Psychology’?
2016.5 4th Annual Franco-American Workshop in Early Modern Philosophy(第四屆法美哲學工作坊近代早期哲學專題),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論文題目: The Excess of Passions and its Challenge to the Cartesian Will
會議組織:
2019.10 國際會議 ‘Le cerveau cartésien: problèmes et controverses’, 巴黎一大, 法國巴黎, 共同組織者:Damien Lacroux, 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Prof. Denis Kambouchner and Prof. Tad Schmaltz.
2018.8 圓桌會議 ‘Descartes on Passion, Action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于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 北京大學, 中國北京, 共同組織者: Prof. Sara Hein?maa 和張小星副研究員.
2017-2018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共同組織者: Francesco Pastro
學術交流:
2016.6 密歇根大學, 哲學系, 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 學術訪問. (合作導師: Prof. Tad Schmaltz)
2014-2015 巴黎高師, 哲學系, 法國巴黎, 學術交換. (指導老師: Prof. Jean-Pascal Anfray)
2010 烏普薩拉大學, 哲學系, 瑞典烏普薩拉, 學術交換. (論文導師: Dr. Tomas Ekenberg)
教學:
2022年春季學期 歐洲近代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22年4月11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佘瑞丹,北京大學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大學)哲學博士。博士論文嘗試建構一種全新的,基于笛卡爾哲學給出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原則的行動哲學理論。博士期間的主要工作是:從笛卡爾對心靈功能中“主動性”與“受動性”兩個層面的根本區(qū)分出發(fā),展開其對于“自由決斷”(libre arbitre)問題,“意愿”與“情感”的關系問題,行動的歸屬和責任問題等理論方向的討論,并以此為基礎探索笛卡爾哲學與當代行動理論和身心理論之間的關系。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近代哲學史、行動哲學、心靈哲學。2022年2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現(xiàn)為助理研究員。
學術論文 :
博士論文(法文): Descartes et le problème de l’action (導師:Prof. Denis Kambouchner) , 2021
Générosité et la participation affective chez Descartes, to appear in Actes du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fran?aise de philosophie, 2022
論笛卡爾對“思”對基本分類, 外國哲學(第四十一輯), 177- 195, 商務印書館,2021.6
論海德格爾對笛卡爾“世界本體論”的批評, 法國哲學研究(第一輯), 1:324-33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5
會議論文:
2021.5 38e Congrès de l’ASPLF (第三十八屆法語世界哲學大會), Société fran?aise de philosophie(法國哲學協(xié)會), 視頻會議,論文題目: Générosité et la participation affective chez Descartes.
2019.10 ‘Le cerveau cartésien: problème et controverses’(“笛卡爾式大腦”國際會議), 巴黎一大-先賢祠索邦大學,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Beyond the Brain: Descartes on the Initiation of Passions and Passionate Responses
2018.8 24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 北京大學, 中國北京, (圓桌會議). 論文題目: The ‘Passion-Will’ Dynamic in Cartesian Psychology
2017.12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s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心靈哲學研討會),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Le dualisme cartésien face aux critiques analytiques
2017.10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s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心靈哲學研討會),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會議導論). 論文題目: Le consensus physicalist
2017.5 Séminaire ‘Querelle cartésienne au XVII siècle’(17 世紀笛卡爾學爭論,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論文題目: Le r?le des passions dans la psychologie cartésienne
2016.9 Nordic Workshop ‘Reason and Desire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Thought’(北歐哲學工作坊), 烏普薩拉大學, 瑞典烏普薩拉. 論文題目: Does Descartes Propose a ‘Machine Psychology’?
2016.5 4th Annual Franco-American Workshop in Early Modern Philosophy(第四屆法美哲學工作坊近代早期哲學專題),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論文題目: The Excess of Passions and its Challenge to the Cartesian Will
會議組織:
2019.10 國際會議 ‘Le cerveau cartésien: problèmes et controverses’, 巴黎一大, 法國巴黎, 共同組織者:Damien Lacroux, 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Prof. Denis Kambouchner and Prof. Tad Schmaltz.
2018.8 圓桌會議 ‘Descartes on Passion, Action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于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 北京大學, 中國北京, 共同組織者: Prof. Sara Hein?maa 和張小星副研究員.
2017-2018 SéΦE (Séminaire d’étude en philosophie de l’esprit):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approches formelles, 巴黎高師, 法國巴黎, 共同組織者: Francesco Pastro
學術交流:
2016.6 密歇根大學, 哲學系, 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 學術訪問. (合作導師: Prof. Tad Schmaltz)
2014-2015 巴黎高師, 哲學系, 法國巴黎, 學術交換. (指導老師: Prof. Jean-Pascal Anfray)
2010 烏普薩拉大學, 哲學系, 瑞典烏普薩拉, 學術交換. (論文導師: Dr. Tomas Ekenberg)
教學:
2022年春季學期 歐洲近代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22年4月11日更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